近日,由中泰两国联合制作的3D恐怖片《育婴室》正在安徽紧张拍摄,为了打造电影的恐怖氛围,泰国”鬼王“导演不仅深夜入山体验阴森气息,更耗资建造特色
文|张丰
《漠河舞厅》可能是当前最红的一首歌,在一些音乐平台的“热度”排在第一位。这多少是一个让人费解的文化现象,因为这首歌是去年6月推出,在这一年多时间慢慢走红的。
漠河舞厅:最寒冷的地方有着最炙热的感情
歌词的点睛之笔,在最后一句解释:“谨以此歌献给张德全老人及其已逝爱妻”,歌词是抒情的,也有很强的叙事性,以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80年代,漠河一对年轻夫妻经常在一家舞厅跳舞,女主角因为火灾遇难后,男主角几十年来保持独身,在舞厅里一个人跳舞,来怀念自己的亡妻。
这无疑是一个纯净、感人的爱情故事,配合以祖国最边远的城市漠河,以及最洁白的雪,最寒冷的地方,却又有着最炙热的感情,让这首歌具备了超级感人的力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漠河舞厅”在一些平台慢慢成为了一个大IP,它的走红,更多是一种“自然”。
发生在1987年的大兴安岭火灾,距今已经34年。当初它是全国人民谈论的话题,但是包括歌曲作者柳爽在内的年轻人,那时都还没有出生。但是,一首爱情歌曲,却勾连起现实和历史的联系,为这首歌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它带领听众“回到”80年代,除了火灾本身,还有那个年代的纯真爱情。
《漠河舞厅》所创造的爱情故事,某种意义上是当下主流网络文化的对立面。现实中人们向往的是“北上广深”,歌曲中是遥远的漠河;现实中很多90后结婚后很快离婚,而歌曲中80年代的一个男青年却为亡妻独舞几十年;现实中消费主义统领生活,歌曲中则是纯洁的爱情故事;现实中人们大谈“东北没落”,歌曲中那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这让“漠河舞厅”成为了一个“奇迹”,一种“想象”和对另类而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对立面,我们越是居住在大城市为生计而奔波,就越是向往遥远的漠河。我们越是为感情感到困惑,就越是羡慕歌词中最后提到的“张德全老人”,至于其故事是否绝对真实,已经不再重要。
每一个小城市,可能都有自己的“张德全老人”
这首歌的走红,让词曲作者柳爽也感到惊讶。他最近接受了媒体几次采访,看得出他也没能理解这一热度,甚至怀疑“有资本推动”,呼吁大家适可而止。他特别强调,这首歌是为了纪念80年代的那场大兴安岭火灾,让人们“不要忘记灾难”。
这个解释是善良的,但是却未必准确。尽管这首歌创作的初衷确实和80年代的大兴安岭火灾有关,但是相信大多数歌迷都和到漠河采风时期的柳爽一样,不会在第一时间想起那场火灾,也需要查询资料,才能获得歌词的背景——不会有太多人听了歌还要去查背景。
歌曲也和所有作品一样,一旦问世,就进入了传播过程,解释权也都不在原作者手中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阐释。这首以城市为主题的歌,像赵雷的《成都》一样,都是意外走红,也都反映了某种大众情绪。
《漠河舞厅》的走红,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并不是所有的小城市,都像漠河一样,因为其遥远和寒冷而自带传奇色彩,但是,每一个小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张德全老人”,都有活生生的、热气腾腾的故事和传奇。在城市化大潮中,很多小城市都被边缘化,但是它们可能也非常有传统和魅力,值得人们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一首歌就可以“拯救”一座城市,吸引大量目光,也带来新的可能性。
当地政府要到很晚才注意到这首歌可能会给漠河旅游带来流量。有一段视频显示,记者采访当地文化部门,他们甚至一度否认漠河有舞厅,然后又解释,当初的舞厅已经烧掉了,现在的舞厅和那场火灾没有关系。这说明,这首歌的走红,至少在初期不是政府推动的,这可能让那些想为自己的城市创造一首主题歌的地方感到羡慕。
现实中有一个例子,就是青海的德令哈。作为一个小城市,它也非常边缘,但是由于海子的一首诗,它也成为很多文艺青年心中的圣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一句诗,足以顶得上很多部城市宣传片。《漠河舞厅》可能会成为同样的经典。赞224
hello~欢迎访问月亮电影网
请收藏永久域名 www.13tv.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