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泰两国联合制作的3D恐怖片《育婴室》正在安徽紧张拍摄,为了打造电影的恐怖氛围,泰国”鬼王“导演不仅深夜入山体验阴森气息,更耗资建造特色
11月13日晚间,《导演请指教》上线了最新一集的内容。在这一集当中,播放了三位导演的作品,分别是吴镇宇、德格娜和宁元元。吴镇宇的作品就没有完成,节目当中不少嘉宾在那里尬吹,没大意思。对其最好的回应就是,不聊。 德格娜和宁元元两位青年导演的作品,相对有意思一些,值得聊一聊。
德格娜导演的作品是《回到伯勒根河》。这个作品当中,草原上长大的母亲,跟随女儿生活在大城市,帮助带外孙女。母亲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想念草原。女儿最终和母亲达成共识,回到草原。或者说,回老家看看。这个短片的故事相对简单,味道也淡雅。
节目当中,郝蕾给的批评很扎心。郝蕾说,这样的文艺片,第五代导演就拍过不少,第六代导演是大面积的这么拍,应该要有新的东西才行了。老郝说的也没错。也正是因为老郝说的也没错,才把德格娜导演说掉眼泪了。对于德格娜导演的这部作品,简单讲,就是文艺的老套。老郝要求创新,应该是在内容和手法两个层面上。这个要求,也是当下部分文艺片较为尴尬的处境。
影片内容和拍摄手法,也就是我们讲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创新,对文艺片有这种要求,也不过分。我们很多青年导演,从起步,就算是兵分两路了。一路,就是走王晶路线的,赚点钱再说。另一路,就是走王家卫路线的,我们文艺着来才行。走王晶路线的那批,很容易就赚的盆满锅满了。中国影视市场特别大,容易让他们发家致富奔小康。
走文艺路线的那批导演,会面对一些尴尬。市场小,赚钱难。这是表面上的尴尬。更深层次上的尴尬,是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创作能力,还不足以驾驭文艺属性的影片。文艺,不是一块能力不足的遮羞布,编剧导演是真文艺,还是假文艺,作品出来,懂行的一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很多对生活缺少深刻看法的编剧导演,努力创作生活气息、文艺气息重一些的电影的时候,只能靠借鉴前人来完成,内容是前人的,手法也是前人的。
德格娜导演的这个短片,问题就出在这。节目当中,孟中老师的批评,很中肯。太旧了,没新东西。编剧导演想要创作新的东西,首先得有自身的修为,尤其是哲学修为,从而奠定对于生活更为深刻地观察。其次,编剧导演得灵活,光深刻不行,还得有能够形成文本的叙事能力。新东西这一点上,其实不是太难。为什么呢?时代在发展啊,每天都有新的人和事儿出现。这种新,是以往的影视剧作品创作者们遇不到的。脑子灵光的编剧导演,总是能够发现新的生活内容。
至于拍摄上的新颖,多了去了,讨论起来,太繁琐,略了。然后说宁元元导演。这位青年导演的父亲,也是导演,好像不能提他名字。宁元元的这个《五行书院》,一看就是她爸爸的风格。她爸爸现在不能拍片了,躲在后边捧闺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张艺谋不是也非常捧自己的闺女嘛。陈凯歌当年,也是靠他爹捧的啊。老子捧孩子,无可厚非。我看《五行书院》的第一直观感受是:《杯中窥人》一般,超出了这个孩子应有的年龄阅历。所以,我觉得宁元元背后,站着亲爹。
直接聊作品内容。《五行书院》表面故事倒是很简单,一个孩子,网瘾很大,母亲把丫挺的送专门戒掉网瘾的书院去了。结果,这个书院用很多方式“虐待”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了听话的机器一样。最后,书院被关张。孩子,也毁了。母亲用了很久,也无法把孩子重新带成正常人。
这个短片播放完毕之后,没人聊表面之外的内容。反正节目播出的内容当中,没人聊。都是精明人。《五行书院》这个故事,“鸡贼点”在“五行”两个字上了。“五行”是什么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啊。《五行书院》这个故事,想放大了讲的,依旧是五四时期的那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否定嘛。五四时期,不少前辈们都讲,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当中,把人变成了刻板的“死人”,所以,我们要如何,如何。
宁元元她爸爸,以前的电影作品,也往往有这个调性。这个调性的东西,给年轻人看,容易获得认同感。但是,给我们这群老掉牙的同志们看,就会觉得,讽刺的老套嘛。这种路数上的讽刺,都用了一百多年了。所以,这个讽刺的老套,让青年导演宁元元拍出来,也就有情可原了。毕竟,导演还小,能做到这样,也凑合了。要是让宁元元她爸爸拍出来,就显得老掉牙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觉得这个路数的东西还凑合,挺有力量感的讽刺。可我现在不这么看了。《五行书院》这个作品,可大可小的。你往小了解读,导演可能会微微一笑,说自己还有大的层面。你往大了解读,导演又心惊胆战了,“你闭嘴,我没那意思”。有没有往大了演的意思,“五行”俩字已经足够明确了。所以,我想借机聊几句传统文化的事情。
五四先贤们经常说,传统文化是束缚人的,是吃人的礼教。这都是表面化的说法。如果我们认真读书,尤其是认真阅读五四先贤们的书籍的话,会发现,他们身上带的,其实都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一种新的文化出现,不可能是无根之水的,都是慢慢演化过度的。新的出来了,就着急否定旧的,标新立异嘛。说三俗相声的,也经常这么干。可是,没用。只要认真一读书,就发现,新的和旧的,是共融的,分不太清楚的。
所以呢,讲教育对人的束缚性的话题,就需要辩证,才能深刻,只攻击一点,讽刺一处,就容易出问题。像《五行书院》里边的内容,为了让结局成立,不惜在书院里边搞了一群校园暴力。殊不知,校园暴力这东西,是现代学校当中才有的。您见过古代的白鹿书院、岳麓书院搞这种学生互殴的校园暴力吗?孔孟之道,最先讲的就是仁。你这个人要仁义,打同学,可不是仁义。
我觉得,宁元元的《五行书院》,属于流于表面的讽刺,特别能迎合普通观众(比如,《导演请指教》舞台上的那群评委)的情感需求。这种讽刺,又简单,又讨巧,但实际意义不大,空喊口号罢了。真正严肃的文艺片导演,对这样的作品,应该是不屑的。赞811
hello~欢迎访问月亮电影网
请收藏永久域名 www.13tv.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