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档期头部影片数量会减少吗?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0-02   浏览次数:294   看图模式

作者 / 吕世明

大档期向来是国产影片扎堆重地,今年春节档上映新片七部、五一档十部,去年国庆档六部,前年春节档八部……可以看到,内地影市每逢大档期开幕都是一番激烈竞争,而这一局面在今年国庆档发生了转变。

可以说,今年国庆档仅有《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两部头部影片上映,其他影片多为动画片和儿童片,在影片体量、内容竞争力等方面与以往大档期相比相差不少。

那么,大档期头部影片数量会在今后减少吗?

大档期支撑年度总票房,竞争激烈隐患多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让内地电影市场潜在的问题和危机集中爆发出来,但在问题出现之前,内地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重点档期影片扎堆的迹象,究其根本原因,可能还是观众在观影方式上的单一性。

很少有普通观众会在工作日和非假期去看电影,这也使得片方、宣发方和媒体更倾向于将更多资源涌向到如春节、无一、暑期和国庆这些重要假期。希望借助假期的天然环境和观众较为旺盛的休闲娱乐需求,让电影在此时获得更多的关注。

换句话说,现阶段内地电影票房还是要依赖忠诚度更高、粘性更强的观影群体,当然情侣消费和一部分社交需求也是票房的来源,不过这部分消费总归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有更稳定和持续性的输出。

正因如此,堆砌到大档期去“搏一把”成为大多数影片积极的选择,即便在影迷和业内看起来一些影片未必能够达到头部体量和影响力,但对片方自身而言,倾尽自身全力打造的影片对于自己可能就头部了。

今时今日火爆无比的国庆档其实在十多年前就有雏形,当年《风声》(2009年)和《神探狄仁杰》(2010年)都是在国庆档上映的大片,同时也都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和票房排名。

其实整体来看,每一年内地市场产出的票房就那么多,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要产出全年一半以上的票房,这对于这些档期自身的压力已经非常之大,很多片方、院线和影城甚至将所有希望和资源都倾注于此,只不过在具体方向性和策略上有所调整。

所有人都知道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是危险的,但现阶段的情况是,即便把鸡蛋分配到多个篮子里面也未必是安全的,因为全年实际有效的“篮子”看起来很多,但全年被大家觊觎的篮子分配起来到你我手里反而就有点不那么安全了。

观众诉求多变,主旋律&商业片重新配比

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内地两个大档期暑期档和国庆档更多需要“主旋律”来当旗帜性影片,其实从《建国大业》开始泛商业化模式已经改变了此类影片的固有模式。

但观众更多还是希望看到商业大片,因此除了“七一”和国庆档之外的重点档期,上映的影片还是多以商业片为主,包括曾经非常火爆的传统档期贺岁档,能够看到一部当年国内顶尖演员、顶尖导演、顶尖编剧主导的贺岁片是影迷一年的念想。

2010年12月的贺岁档,葛优主演的《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接连上映,如果放到今天来看,三部影片估计会在同一天上映。当年的贺岁档同时上映三部葛大爷重磅作品都已经让观众表示“接受不了”,毕竟当时的观众一个月看一部新片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大事了。

这可能是重点档期头部影片扎堆的雏形了,受限于当时内地银幕数量有限,同一时间上映三部影片很难被观众和影城消化,因此做好有效合理的分配是非常必要的。

近些年,伴随着更年轻且消费能力更强观众的增多,同时行业升级、市场扩容,都让主旋律影片有更多落位的机会。观众已经不拘泥在“七一”和国庆看主旋律电影,即便像春节档出现了《红海行动》和《流浪地球》这样的主旋律新类型作品。

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和今年建党百年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也让很多本来有固定时间节点安排的影片不得不错峰做调整。

其实今年的暑期档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头部影片缩减的迹象,这里不仅仅是疫情的原因,也包括了政策面的紧缩和一部分片方自身出现的回报压力而进行的相应市场动作,毕竟在之前的清明节和端午节都还有不错的回报,一部分影片选择撤档还是希望将自己调整到更合理的档期。

到了如今的国庆档,《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两家独大,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在近两年是非常罕见的,从理论上来看,在今年国庆档是有希望在增加1-2部中等体量的影片,达成3-4亿的最低体量,这也是往年重点档期时常会出现的影片,但遗憾的是没有片方敢于冒险,也错失掉这个机会了。

谨慎对待重点档期,深度挖掘潜能档期

通过这几年的整体发展,对于更多出片方和宣发方来说,大家势必会看重重点档期,但对于重点档期的风险性和压力也很难在短期内有更清晰的认识,毕竟在大概率上,重点档期仍旧是全年票房产出的绝对主力。

仅从今年春节档来看,《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接近100亿的票房表现非常耀眼,表面看其他影片似乎都很难盈利,他们进入到春节档意味着营销费用和票补额度的提升,仅此一项对于片方宣发方就会形成较大的压力。

其实除了极少的数影片之外,大部分国产片最初都很难制定较为完善的发行和营销计划,在资金投入配比的方式上也很难做到平衡,加上如今国产片很多还是要执行保底&买断的发行方式,这也会让档期的不确定性增加。

当然进入到大档期可能是所有片方的梦想,即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相对而言档期势能更强,有“天时地利”加持影片也能获得比平日更高的关注度。

每年52个自然周,每一周实际上映的影片数量几乎都在8部以上,不过大部分时间内都不会上映头部影片。任何一部头部影片独自上映的风险性是远大于重点档期落位,这样一来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不具备绝对势力的头部影片远离重点档期将可能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今年非传统重点档期整体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后疫情时代更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后造成的。

对比今年其他档期的票房成绩,迄今为止票房排名靠前的影片已经出现了更多非重点档期的情况,毫无疑问这对于片方来说是多了一项选择,尽管可能一些影片在重点档期看起来“赔钱”、但实际不亏,不过更稳定且有效的收益更容易被投资方青睐。

看到如今国庆档的局面,可能有一些片方会后悔未能在国庆档搏一把,不过当市场平缓后,一些小档期和存在可能突破的并能形成概念档期也会是不错的机会。

其实今年国庆档头部影片的减少可能是一个信号,在重点档期如果没有绝对的吸引力和话题性,一些影片也更难获得关注及青睐,甚至会遭遇声势被压制的情况。毕竟,在内地电影市场的特殊环境下,不仅要对实力雄厚的头部影片保持“敬畏”,对相关部门的宣传手段也要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188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