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博:与丈夫30岁结婚,携手走过40年,丈夫死后守着其骨灰13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1-10-07   浏览次数:130   看图模式

84岁的女歌唱艺术家朱逢博再出山,与上海轻音乐团合作演唱《我的祖国》。

年近90的她在专业方面真是没话说,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磅礴气势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个由她担任团长的音乐团是在1985年创立的,也是我国首个轻音乐团。

作为当年最有影响力的女歌唱家,她为改革开放后民歌的复兴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乐坛,最流行的一句话便是“南有朱逢博,北有李谷一”

这两位老人算得上是中国歌唱界的鼻祖,尤其是朱逢博,更是有着“东方夜莺”的美誉,开创了中国现代流行乐的先河。

除了在追求梦想和事业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外,朱逢博的情感经历也很顺利。

她的丈夫是与她志同道合的男歌唱家施鸿鄂,两人都是被彼此的才华所吸引最终走在一起。

30岁时结婚的他们携手走过40多年。

2008年丈夫去世后,朱逢博坚持将他的骨灰盒放在卧室里,十几年如一日地守护在身边,这样的爱情让人羡慕不已。

01

1937年正处于乱世,朱逢博便在此时出生了,尽管生于山东济南,但朱逢博从小却有着南方妹子的温婉气质。

当然这就要归功于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了,她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母亲也是名门闺秀。

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朱逢博从小便有着良好的气质,容貌更不逊色,活脱脱一位“世家小姐”。

小时候的她经常看父亲在家中设计图纸,然后再把纸上的画变为现实中的洋楼。

对此她十分感兴趣,并且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优秀的建筑家。

看到女儿以自己为榜样,父亲自然也是十分欣慰,从小便支持她的学习。

争气的朱逢博从小便天资聪颖,读书期间成绩优异总是名列前茅,高考后也顺利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

在当时建筑学的学习长达六年,为了保证学到更多知识,朱逢博每天保持着早六晚九的规律作息,从不喊苦喊累,自律仿佛已经成为刻在她骨子里的习惯,当然其成绩依旧优异。

1960年,朱逢博从建筑系毕业,同年被分配到上海的历史纪念馆,在那里设计建筑。

在工地的日子枯燥乏味,朱逢博为了给大家添点乐趣便自学歌曲,在闲暇时给大家演唱,每一次唱完都能赢得同事工友们一众好评,鼓掌声络绎不绝。

02

机缘巧合之下,上海歌剧院受到邀请正好来工地演出,当时有台上的主持人热烈邀请工地的同事上台表演,朱逢博理所当然的被推到了最前面。

她落落大方从不扭捏,上台后便开了嗓子眼,唱了自己最拿手的民歌。

这一唱直接把歌剧院的领导给惊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里来的专业歌手呢!

经过询问后,他们得知这个女孩儿是一名建筑师,但同时也是一个唱歌的好苗子。

受歌剧院领导的邀请,随后朱逢博进入上海歌剧院工作,工作作期间出演了《刘三姐》等多部经典歌剧,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但是在人才济济的歌剧院,她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虽说有先天优势,但还是没有办法和专业歌手相比,于是又主动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希望自己的演唱能得到质的飞跃。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他由朱逢博主唱的《喜儿哭爹》成为一代经典。

当时在场的观众无不因此落泪,朱逢博也一鸣惊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歌手。

当然,朱逢博也成为乐团里的“一把手”。

由于男女性别差异,在那个年代女孩子结婚生子仿佛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院领导对此却十分发愁,没了这个顶梁柱歌剧院的发展又要停滞不前了,于是他们开始关心朱逢博的前途,给她下达命令要集中精力提高演唱水平,30岁之前不能结婚。

除了口头警告外,他们还采取了实际措施,平日里就将朱逢博与女同事安排在寝室,每逢节假日又把她带到领导家中做客。

如果晚上演出也一定有人在身旁作伴,甚至演出结束后还有专车接送她回家。

这样的保护可谓相当到位,不过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朱逢博是当时少有的成功女歌唱家。

03

其实,她的成功道路上少不了伯乐施鸿鄂的支持。

想当年刚进入歌剧院工作时,朱逢博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不仅没有个人演唱会,甚至连登台的机会都寥寥无几。

而那时的施鸿鄂却与她不同,这位从小就追求音乐的男歌手,在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越走越高,是乐团里少有的国外留学生。

他曾到索菲亚等地的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62年,他捧着国际金奖回国,是乐团里炙手可热的男歌手。

那时恰赶上朱逢博进步的关键期,在同事的推荐下,她来到施鸿鄂的办公室请求解决专业问题。

碍于同事关系施鸿鄂也不好拒绝,只能委婉地让朱逢博先唱两句,可没想到这两句确实就是两句!

还没等开口唱第三句,施鸿鄂便端着水杯走出了办公室,朱逢博对此一脸懵,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

但自己求学心切,还是耐心地等待施鸿鄂回归。

两个小时后,悠闲回来的施鸿鄂看到仍在等待自己的女孩,惊讶之余还有些羞愧,从此他也下定决心帮女孩修改歌唱上的问题。

要说那时的施鸿鄂也算是个奇人了,出了问题二话不说转头就走,还好碰上朱逢博这样好脾气的女孩子,不然怕是有一场争议了。

04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施鸿鄂成为了朱逢博的伯乐加导师。

因为有国外留学的经历,那时的施鸿鄂非常擅长美式唱法,这也成为当时一种新的潮流,不少人纷纷效仿。

也有女孩子被他的才华惊艳大胆向他表白。

不过那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施鸿鄂从未想过儿女之事,也委婉拒绝了。

对于非专业出身的朱逢博来讲,她最擅长的便是民歌唱法。

一开始,两个人交流难免会有碰撞,毕竟代表的门派不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好在他们积极沟通,最终朱逢博有了自己独特的唱法,将流行乐与民族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开创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

05

1967年,这时的朱逢博已满30岁,过了院领导规定的“三十之约”

这时的她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其实她心里明白自己最想相守一生的人,便是自己的导师施鸿鄂了。

可两人相处这么久以来,尽管能看到对方眼中的真诚与炙热,却从未捅破中间的窗户纸。

急性子的朱逢博不想再继续拖下去,于是便给施鸿鄂留下纸条,要求他在晚上11点于排练厅楼梯口等待。

署名为她的姓“朱”。

其实,施鸿鄂对女孩儿一直都是有心思的,看到这个纸条后他内心既兴奋又焦虑,今晚迎接他的是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当晚,在一场电闪雷鸣的暴雨后,神圣的11时也悄然而至。

施鸿鄂紧紧盯着表,看着时间快到了便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匆匆忙忙跑到了楼梯口。

很快,风姿卓越的朱逢博也如约而至,这时的她仿佛没有女孩儿的羞涩,反而一本正经地对施鸿鄂说:

“我今天把你约到这里,是为了向你表示,我决定在8月1日与你结婚。”

这巨大的信息量让施鸿鄂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好在几秒的停顿后,他便满脸笑意地看着面前急得泪流满面的女孩,将坚实的肩膀借给了她。

8月1日当天,夫妻二人喜结良缘,尽管他们的新房十分简陋只有十平方米,但这并不能阻挡两颗相爱的心。

房内的设置很符合他们音乐家的气质,除了一张床,剩下的便是一架四角钢琴和一个堆满音乐书籍的书架。

就这样,两个歌唱界的领军人物完美结合了。

06

随后,朱逢博的事业更加红火,她不仅开设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参加全国各地的演出,同时也创立了中国首个轻音乐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轻音乐团。

退休后的她也没闲着,经常担任国内以及国际大型场合的歌唱比赛评委,除此之外就是在教授学生自己毕生的音乐知识,希望能够后继有人。

如今的朱逢博已经84岁高龄,30岁时与自己的一生挚爱结婚。

不过世事无常,2008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40多年的身边人突然离开,让朱逢博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于是她决定把丈夫的骨灰盒留在自己身边,就这样,她十几年如一日地擦拭骨灰盒,每天陪丈夫说说话,聊聊天,仿佛自己便不再是孤身一人了。

这两位老前辈的爱情让人羡慕不已,更是无数新人夫妻的楷模。

最后,让我们祝愿朱逢博老前辈越活越年轻吧!

59

0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