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泰两国联合制作的3D恐怖片《育婴室》正在安徽紧张拍摄,为了打造电影的恐怖氛围,泰国”鬼王“导演不仅深夜入山体验阴森气息,更耗资建造特色
之前如此整齐划一地听到“你知道TA有多努力吗”“你知道TA有多么意义非凡吗,你为什么这么严苛”的论调还是在饭圈,没想到如今让我在电影评论区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什么时候因为一部电影的题材是致敬为我们流血流汗、建设新生活的先辈们,说电影本身不够好看就是忘恩负义、数典忘祖?为什么觉得一部取材自著名战役的电影描写不够充分,对特效、节奏、镜头和配乐提出自己的看法,就要被打成“无脑黑”“不懂装懂”甚至扣上“行走的五十万”的帽子,动辄威胁举报、封号?
当然,现实已经是各种方式的404。
将电影等同于题材本身,把为某类题材电影鼓掌叫好变成正确导向的“任务”,其实是一件标示着倒退的事情。在我看来,观众们愿意在休息时间花钱走进电影院坐上三个小时,就已经证明了内心的一片赤诚,电影收获的评论是好是坏,那是创作者们需要付出努力的部分。
然而想让现在吃过见过的观众们由衷地叫一声“好”,显然不是由多少蜚声国内外的大导演执导、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动用了多少演职人员、拍了多么久、吃了多少苦、多少家全球一流特效公司参与制作、花了多么惊人的成本就能换来的。
面对如此宏大的题材,如此惨烈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恐怕没有创作者敢说自己一定能拍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神作”,大多数观众应该也没有这样的苛求。
将近一个月时间的战役,要浓缩进短短三个小时,一定要有取舍,肯定会有亮点和不足,再优秀的演绎也不可能挑不出任何毛病,而作为影视作品能做到或者应该做到的最大限度其实也就是尽可能让观众们在走出影厅的时候将砝码向“好看”的一端多调一些。
把“天平”砸了或者蒙起来确实立竿见影,但实际是没什么用的不是答案的答案。
当题材、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等等电影评论的要素似乎都容易导致“被消失”的时候,终究还想发出点儿声音的部分只剩下“被尊重”。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我其实非常理解并且能够接受“我们尽力了”这个选项,但是要说到做到。
坐在电影院的三个小时里,我有感受到家国天下的胸怀,连队为家的情谊,兄弟同心的热血,唇亡齿寒的紧迫,步步紧逼的“豺狼”,为了和平悍不畏死的崇高牺牲;也曾为了按下弟弟枪口的兄长、得知儿子牺牲后的父亲久久伫立在菊香书屋前的风雪中、随着老兵倒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响起的沂蒙山小调动容、泪目。
可是每当我努力跟随大银幕上的画面想要沉浸其中的时候,总会被“迷惑”击中,进而出戏-继续努力-继续迷惑-再次出戏无限循环:为什么本该保密的行动目标被喊得响彻云霄,为什么从山东到东北的路上看到了万里长城长,为什么让弹壳和子弹都没弄清的新兵奔赴战场,为什么火车一停所有人都拉开车门伸出脑袋开始“吃瓜”,为什么总是看到不服从命令的场景,为什么高处的火力点总是没有被优先打掉,为什么长达将近一个月的战役被压缩到最后的仅四十分钟……
是尽力想要全面展现,受限于种种因素呈现出的结果终显美中不足,还是觉得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太认真情怀热血大场面都有还要什么自行车赶紧收割票房?
不能探讨,也不敢深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化为一句yyds,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赞646
hello~欢迎访问月亮电影网
请收藏永久域名 www.13tv.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