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泰两国联合制作的3D恐怖片《育婴室》正在安徽紧张拍摄,为了打造电影的恐怖氛围,泰国”鬼王“导演不仅深夜入山体验阴森气息,更耗资建造特色
打从11月起,韩流文娱产业重回内地市场的信号频频发出:
好几个韩星时隔一年多重新更博,李栋旭还登上了12月刊的GQ封面。
所以当氧叔看到韩国电影在内地解封的消息时,并不惊奇,可再想到韩国电影这几年在国际上的大动静,内心只剩复杂。
《哦!文姬》定档内地,谁还没有几个她的表情包呢
因为上一部像《寄生虫》一样横扫奥斯卡的亚洲电影,还是二十年前的《卧虎藏龙》。
虽然这几年韩国文娱作品在中国“哑火”,但谁也挡不住韩影向世界挺进的步伐。
就说近的,《鱿鱼游戏》全球爆火后,Netflix边数钱边宣布加仓,大笔一挥豪掷5亿美元专心搞韩影。
“韩剧 Netflix”组合层出不穷
跟着一起身价倍增的韩国演员,无论在国内外都享受更高级别的待遇。
在国内,同一个颁奖场合,演员有专门的待机区和零食茶点、想不戴口罩就不戴;
爱豆们挤在逼仄的车里待机、补妆,上台发言都需要戴口罩。
在国外,韩国面孔取代中国面孔,成为好莱坞对于东方的想象。
曾几何时,戛纳颁奖典礼后台,全度妍像小迷妹一样兴奋的和曼神合照;而到了2012年,裴斗娜在《云图》里大放异彩,迅哥儿却只有寥寥几个镜头。
是,韩国连抄带拿、韩国美学缺失,可这个民族靠文娱输出(尤其是韩影)让全世界侧目。
今天不聊凭什么,只聊为什么。
01
韩国电影美学特色
韩国影视作品能在国际市场上驰骋,一是靠他们独特的“恨”文化。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叔一样,韩影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恨,得刷上好几天无脑傻乐剧才能平息这种恨。
而且再次看到拳头还是会硬
一个国家的电影美学风格,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历史积淀息息相关,韩国不似中国的中庸、日本的虚无,朝鲜民族内心深处有“恨”的基因。
已故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说:照我看来,朝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恨”的文化,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我们一直生活在“恨”之中。
中日韩电影基调
这份“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憎恨或仇恨,他们的恨:
一是对磨难与痛苦的忍受,以及由此积累下来的欲罢不能的遗憾与悲愤;
二是指内心的悲而不哀,以及因悲伤压抑而愈发振奋的情绪。
《杀人回忆》结尾处理被誉为“惊为天人的艺术创造”
恨独特的半岛地理环境与血雨腥风的历史发展进程;
恨复杂而扭曲的“半岛德行”;
恨服从威权主义与深刻的宿命意识。
就连很多喜剧的内核表达也是“恨”。
比如《我的野蛮女友》以一种另类滑稽的方式刻画了一个反民族传统的当代女孩形象,这也可以理解为对韩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这一威权事实的反抗。
从此“对男朋友拳打脚踢”在东亚圈流行开来
以“恨”为基因,催生出这个民族独特的美学特征——现实、复仇、幻想。
如果说日本电影“死都要追求美”,能把几个弃儿的故事讲得诗情画意、岁月静好;
那么韩影就是“死都要追求血淋淋的真相”,哭着喊着引导你关注现实,让你冰封的心逐渐融化,让你抒发积蓄已久的悲悯。
日本《无人知晓》vs韩国《素媛》
代表作品如奉俊昊的现实主义美学。
西方的人文之美重点在于释放欲望,而东方的人文之美在于对小人物的关怀。
西方的人文vs东方的人文
这些社会边缘人物以自己的方式与社会的种种不公做着抗争,有时是无力的,有时又是过激的。
奉俊昊电影里的小人物越来越“以组为单位”出现。
从《绑架门口狗》里不得志青年、《杀人回忆》里不被认可的警察、到《汉江怪物》中的逃难家庭,甚至是《母亲》中的弱智儿子与病态母亲、再到《寄生虫》里的“蟑螂家族”...
他一次比一次更狠的将摄影机对准这些罹难人群,越是残酷的现实越以庄严的态度去面对,这就是对这些默默无闻反映着历史、却又被历史抛弃和遗忘的人们,致以的最高敬意。
对比一些国产剧里对社畜、穷人的刻画,悬浮到冒犯
他还擅长用东方现实平淡下的特殊美学效果讲故事。
如《汉江怪物》中女儿被抓,一家人回到商铺的家中吃饭,这时候镜头直接切入幻觉叙事,女儿还在他们身边,一家人平淡的吃饭,无任何交谈。
没有错层复杂的生活场景、没有景深制造的立体空间感,只有平淡的画面,用最现实的处理方式来刻画不可能出现的幻觉场景。
反而让人意识到,平凡的一家人生活起居的一天,便是最美好的期待与梦想。
除了艺术手法塑造现实主义美学之外,奉俊昊的故事内核也有种强烈渴望表达社会观点的原始冲动,真诚、贴切、发人深省。
还有奉俊昊的前辈——金绮泳,整个艺术生涯都在追求用逼仄紧致的空间,唤起将人“降格”为生物的动物性冲动。
寻找人类欲望原型的恶魔美学
俞贤穆——顶着韩国现实重压,以影像思考呈现人类本身的深层本质。
李沧东——让残缺的现实尽量有点诗意,但并不刻意美化。
而“复仇”作为“恨”文化的一种较为极端的外化表现,也是现实主义衍生的重要题材。
《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
比如哲学出身的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从哲学的高度去探讨“复仇”这一命题。
《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
主人公为复仇而坚持在绝境中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恰恰就来自于其内心深处“恨”的基因,拒绝逆来顺受,其极端的行为表现为不惜一切代价走向复仇。
而《金子》这部影片当中的金子把一个纯白而没有任何点缀的蛋糕拿到自己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女儿跟前,用生涩的英语说:“纯洁地活下去,要清白地做人。”
氧气美女李英爱,她一出场周围的空气都清透了
这即是朴赞郁对“复仇”这一行为的哲理性阐释。
“恨”的情愫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但艺术作品里的恨或复仇,是一种出于现实主义考量的极端表达手法,其根本动力一定是否定或鞭挞。
《谁是凶手》里的小赵也有金子这味儿了,谁懂
也只有如此,才能让这个民族的电影作品更好地融入世界主流,毕竟人类的主题永远是爱与包容。
除了复仇以外,还有另一种现实的变奏——幻想。
《燃烧》里女主到底死没死?《寄生虫》里的父亲最后有没有从地下室走出来等等,这都是对现实的一种艺术延伸手法。
也有如《与神同行》、《釜山行》、《半岛》中现实与幻想的结合。
金基德的电影里充满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时空转换,与其说他在拍电影,不如说他在进行一场怪异的实验,用现实的荒诞,展现灵魂的孤寂。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与变革都不可能横空出世,它背后必定有政治、文化等复杂的社会人文因素,韩国电影耐品,源动力是这个民族的“恨”文化。
而韩影能走出去,则依托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他们的电影产业的压缩式发展:大企业主导、出口导向、政府积极介入。
韩国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从内容裁决的“剪刀手”转变为社会底线的“守夜人”,不再直接限制表达,为韩国电影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提供了政策条件。
02
韩国女演员美学特色
韩国演员也是保证韩国影视质量的关键因素。
韩国电影咖,分为国民女神类,如全度妍、金惠秀、孙艺珍、全智贤赞770
hello~欢迎访问月亮电影网
请收藏永久域名 www.13tv.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