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泰两国联合制作的3D恐怖片《育婴室》正在安徽紧张拍摄,为了打造电影的恐怖氛围,泰国”鬼王“导演不仅深夜入山体验阴森气息,更耗资建造特色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当你得知,只剩六个多月,跟珠穆朗玛峰一样大的彗星就要撞向地球,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部分地球物种都会在这场灾难里灭绝时,你会怎么做?
全世界会联合在一起寻找应对之策吗?美国电影里的漫威英雄们,会跑出来拯救世界吗?普通的地球人们,是在恐惧中惶惶不得终日?还是进行一场末日告别?
由Netflix出品,在近期上线并掀起热烈讨论的科幻喜剧《不要抬头》,否认了以上猜测,反手出招。
它狠辣地对末世下的人类社会则做出了一则悲观预判,描绘了一幅极为荒诞,但也许就是现实的图景:
对于地球快要毁灭这件事,权威科学家们虽喊破了喉咙,但从政府到民众都无人在意。
比起面对“全部完蛋”的真相,他们更在意眼下的利益和纷争。他们不愿抬起“高贵的头颅”,直到彗星撞击地球的那天……
这个娱乐/愚昧致死的荒诞科幻片,也下足本钱,集齐了好莱坞多年来都难得一见的逆天豪华卡司。
“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甜茶” 蒂莫西·柴勒梅德、“A妹”爱莉安娜·格兰德等12位新老A咖,化身末世下科学家、政客、媒体、明星、平民的代表,上演了一出既搞笑又令人绝望的“群星贺岁片”。
不过这个有大投资,有大明星,还有喜剧笑果加持的科幻片,口碑却两极分化。在北美评分网站烂番茄上,该片获得56%的专业影评人好评度和77%的观众好评度,可谓毁誉参半。
国内豆瓣7.5的评分,也可以说不上不下,远不及阵容所带来的期待。
烂番茄评分
豆瓣评分
荒诞调性下,《不要抬头》层出不穷的讽刺段子与数不过来的大明星,总可以让一群心领神会的观众跟着嗨。但也有观众觉得没必要,花这钱这时间不如直接去看SNL(美国的喜剧小品类综艺节目)。
连篇累牍的段子和不停喷射时事吐槽的对话,更让一群对美国社会政治与明星不感冒的观众一头雾水,难以产生代入感。
这出化妆成“好莱坞群星大春晚”的美国社会现形记,烧着资本主义的真金白银,尖锐讽刺着世人“与我无关”的麻木状态,但也在“疯起来连我自己都骂”的癫狂氛围里,陷入了观众自认电影“与我无关”的困局。
紧扣时事的犀利吐槽、全人类无一幸免的全方位冒犯,或许就是这部电影既招人爱,又惹人烦的最大理由。
电影讲的彗星撞地球的故事完全不新鲜,但编剧兼导演亚当·麦凯(《大空头》《副总统》)还是发挥了他满点的嘲讽技能。三分钟一个小段子,五分钟一个大无语的语言游戏,伴随销魂的剪辑节奏,让电影自带不正经的疯癫感。
小李子和大表姐饰演的两位天文学科学家,为公布“彗星撞地球”的真相,艰难“上访 下沉”的经历,则揭露了美国社会的另一层“真相”——比起人性自带的贪婪,反智以及由它引起的癫狂,似乎才是这个国家的主调。
《不要抬头》首先开涮的,便是以美国总统为代表的政治家。
当两位科学家坐着军用飞机,连夜赶到白宫向总统通报消息时,总统回馈他们的,却是从天亮到天黑的等待。磨蹭到第二天,小李子与大表姐报告了“彗星灭世”的消息后,梅姨饰演的总统,给出的回应却是“静观其变”。
毕竟,比起全人类将在6个月后灭绝,她还剩三周的中期选举还是更紧迫。
被政客打发了的科学家们,转而求助精英的新闻媒体,希望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传播真相。
但他们就跟要开演唱会的汪峰一样,讲到人类生死存亡的正事之前,碰上了当红明星分手又复合的娱乐圈大瓜。流量和热点全在明星的爱恨痴缠,而非两个科学家的“疯人疯语”。
新闻媒体的“操守”
“没人不爱八卦吃瓜”
验证了彗星撞地球真相的商业科技大鳄,脑子则打起了干政赚钱的算盘,联手政治家搞起了太空移民计划。
在政客和媒体的接连打击下,小李子和大表姐也一个向上一个向下。
“教授”小李子因在新闻节目里还算正常的表现,被炒作成全网“我最想睡的天文学家”,还跟大魔王饰演的女主播搞起了婚外情。
博士候选人大表姐则因对着镜头怒嚎:“我们都要死了”,被恶搞为全网风行的搞笑表情包和女精神病代表。
科学家们的醒世、救世使命,也在出轨再被捉奸、分手又偶遇新对象、被FBI关禁闭又释放、被一群人拥护又被一群人痛骂……这样的“内忧外乱”里不断推迟、延宕。
直到科学家小李子化身“抬头党”的“民运领袖”,他们发声和告知真相的目的,才算有所推进。而这,还是以更大的社会分裂为代价——梅姨为代表的“不要抬头党”与小李子为代表的“抬头党”,在互联网里互相抹黑,现实生活则充斥着打砸抢事件。
两党对垒,打宣传战
地球还没被彗星毁灭,人类就已被自身的分裂和愚昧搞得半身不遂。一句“人类活该”,大概就是《不要抬头》幽幽翻出的白眼。
尽管电影的炮火,大多还是朝着那群政治经济精英。普通群众,多多少少还是蒙在鼓里或被上位者操控的“无辜者”。
但影片还是辛辣地揭示了植根于美国社会(乃至全人类社会)的一种不断重现、且相当有效的运转规则——
危机来临之时,上位者们深谙“一叶障目”的道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会转移焦点(矛盾)。其中最好用的,大概就是编故事和搞运动。
“讲故事”也是电影吸引观众的基础
普罗大众们也很吃这一套,集体情绪一上来,基本次次中招,好的成革新,坏的成浩劫。一整个系统配合起来,可谓无往不利。
时势之下造理论再造英雄,发动战争再集体肃清忏悔…此类历史的循环,不断重现。
《不要抬头》看似癫狂的外表下,确实有自己的省思和态度,但问题似乎也在这儿——连篇累牍的调侃、嘲弄、讽刺,虽自成风格,但它不够精炼的结构与过度抖机灵的卖弄,似乎也在损伤电影自身的道德和智慧感召力。因此,产生了“沦为一集超长版SNL”的风险。
当小李子大表姐甜茶等人放弃“运动家”身份,回到家中共享最后的晚餐时,电影又从癫狂退守到了传统家庭温情。
男主小李子的晚会压轴式的“知足”发言:“我们真的该有的都有了,不是吗?”,也让一出无所不用其极的讽刺大戏,扭头调转为好莱坞烂俗温情剧。
最后的一番平静,的确让电影愤世嫉俗的调子柔软了一点;泰伦斯·马力克式的唯美慢镜头,也凹显了一点儿高级灾难片必备的神性气质。
但这些元素和情节,放到整个基调荒诞的片子里,究竟有多合适?又有多少观众接受您一个耳光再一个甜枣的安排?还真是个问题。
但《不要抬头》这样的政治讽刺片对于华语电影来说,还是稀缺品。
尽管我们曾有优秀的作者,如当今主旋律电影里执牛耳的大制片、大导演黄建新,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拍出了一系列带有讽喻色彩的电影(《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等)。
我们也曾有讽刺喜剧的创作经历。上世纪五十年代,吕班导演就曾以《新局长到来之前》 《不拘小节的人》等片,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犀利讽刺。
上世纪90年代,供全国观众观赏、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春晚,也贡献了不少讽刺小品佳作,如陈佩斯、朱时茂讽刺公权力的《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黄宏和侯耀文的《打扑克》等。
再看当下的中国电影,最近一部有比较高大众认知度的荒诞类科幻片,恐怕就是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
这部借着科幻壳儿和猴戏梗,嘲弄酱缸文化的讽刺片,靠着黄渤沈腾两大国民演员刷好感,以及大量的喜剧元素,才维持住了总体合格的口碑。
沈腾贡献了金句:“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在当前的审查环境下,电影货真价实的政治讽刺创作几乎消失,幽默感也难得一见。此类匮乏,让不少同社会内容相关的现实话题片(如《误杀》系列),以及稍微带点讽刺喜剧意识,但仍欠火候的“借喻”电影如《扬名立万》,备受热捧。
幽默需要智慧,荒诞需要品格,它们的底色都离不开冒犯的勇气和敏锐的观察力。
《不要抬头》里的冒犯,可能不太纯熟,也有点鸡贼,但还是值得一看,毕竟咱们这儿确实看不到啊。
(文/motion)赞658
hello~欢迎访问月亮电影网
请收藏永久域名 www.13tv.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