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泰两国联合制作的3D恐怖片《育婴室》正在安徽紧张拍摄,为了打造电影的恐怖氛围,泰国”鬼王“导演不仅深夜入山体验阴森气息,更耗资建造特色
今天中午,黄晓明和angelababy杨颖在微博上官宣离婚。两人用了同样的微博文案,声称离婚后依是一家人。
作为演艺明星,黄晓明和杨颖的婚姻在这两年已遭遇诸多猜测,如今靴子落地,人们难免唏嘘。有人对娱乐圈的爱情与婚姻有模糊的感受:那些讲述美好爱情的电影大多是指向商业的,虚构的成分要多得多;但那些讲述分手,尤其是离婚的电影,编剧和导演的个人经历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大都是无可救药的现实主义作品。
一段爱情正着看,倒着看,外人的关注点显然截然不同。确定的是,如今,相较于“在一起”,离婚和分手更像是勇敢者的游戏。
《一次风花雪月的事》剧照
理智与情感
写到“爱情里的分离”这个主题,诺亚·鲍姆巴赫立刻钻进了我的脑子。这位在纽约布鲁克林出生的美国导演曾经说过,自己的电影或多或少地都与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
其中,与他个人经历最契合的恐怕就是那两部讲离婚的电影——《鱿鱼和鲸》与《婚姻故事》。前者是他父母的离婚故事,后者是他本人的离婚经历。
诺亚·鲍姆巴赫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小说家,母亲写文艺评论。《鱿鱼和鲸》几乎复刻了现实生活中导演父母的身份和关系,其纽约属性,或者说大都市属性在于,观众从这个故事里找不到婚姻题材常见的性别议题、道德困境,有的只是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和重新定义。仿佛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它们都不是唯一且确定无疑的。在今天这个古典主义爱情消亡的年代,相爱、分手、离婚,经历它、处理它几乎是一门必修课。
《鱿鱼和鲸》剧照
无论在纽约,还是眼前的北上广,在大城市离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相较于忍受婚姻,争夺孩子抚养权、财产分割、居所变动,还有拖泥带水的分居,这每一项都能劝退想要冲破婚姻牢笼的人。如今,相较于“在一起”,离婚和分手更像是勇敢者的游戏。
电影里的父母决定分居,父亲从大房子里搬出来,在中央公园边租了一间破旧的公寓。这位写作事业陷入瓶颈的中年男人依然恃才傲物,从没觉得在这段婚姻里亏欠什么,走到今天这地步,不过是因为妻子背叛了他。
母亲倒是从没这么觉得,尽管她的确已经有了新的情人。在这场离婚里,母亲占据了主动,她一半是当事人,一半是旁观者,静静注视着,在丈夫的固执和法律的细枝末节纠缠下,这场婚姻将如何收场。
就像在网球场上一样,他们的家庭分成了两个阵营。他们分割了一切可以分割的,母亲还耍了知识分子式的小心思,把自己的书藏在了弟弟的床下,以防被父亲带走。两人轮换照顾孩子的时间表恨不得以分钟来计算,谁对谁都很客气,但父亲的客气背后是男人的自尊,母亲的客气是希望这件事赶快了结。
很多年后,写在《婚姻故事》里的诺亚·鲍姆巴赫本人的离婚经历和父母竟极为相似。2013年,他与演员詹妮弗·杰森·李离婚,在那之前,他们经历了三年的分居生活。一个是在加州生长的女演员,一个是扎根在纽约的知识分子导演。《婚姻故事》里查理和妮可夫妇的关系也是导演与前妻的翻版。比《鱿鱼和鲸》更深刻的是,在讲述自己的离婚故事时,诺亚·鲍姆巴赫站在一个悲观的视角上看透了当代婚姻的本质:“当你身处其中,它绝对会占据你的生活。当它结束时,你就再也不想听到它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体系的设计就是让你们互相敌对。”
妮可觉得自己渐渐在婚姻中失去自我,于是选择与查理离婚。他们本想给彼此留一份情面,私下解决,但在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上彼此无法妥协,最终不得不走上法庭。在法庭上,面对双方律师毫不留情地攻击彼此,他们羞愧地低下了头。这不是对冰冷的婚姻法的控诉,因为在法庭外,他们情绪失控的争吵和诋毁是一种更深的彼此伤害。
《婚姻故事》剧照
诺亚·鲍姆巴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两部电影告诉观众,无论是感性面对还是理性处理,离婚都是件残酷的事。爱不爱都是其次了,在这过程中你必然要面对一个更为糟糕的自己和更残酷的对方,击溃自己的往往不是爱情消失了,而是被戳穿和内心的阴暗面被自己和对方看到。就像《婚姻故事》里,妮可和查理最后的争吵,两个有教养的人失去了教养,两个即便要离婚也依然有爱的人失去了爱,曾经最深刻的彼此理解变成了一把把尖刀,扎进对方最脆弱的地方,刀刀见血。
逃离婚姻
看《婚姻故事》时,很容易联想到另一部戳穿婚姻本质的电影——情感故事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婚姻生活》。
在看这些鸡飞狗跳的爱情散场电影时,我总有个模糊的感觉,样本量可能不够,但也可以说出来分享:那些讲述美好爱情的电影大多是指向商业的,虚构的成分要多得多,毕竟美好是容易被幻想出来的。但到了那些讲述分手,尤其是离婚的电影,编剧和导演的个人经历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多数以离婚开场或作为最终目的的电影都是无可救药的现实主义作品。
《婚姻生活》何尝不是呢?英格玛·伯格曼这位经历过五次婚姻的导演,控诉起离婚来,比后辈诺亚·鲍姆巴赫要肆虐得多。在这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里,导演用残酷的镜头撕开了这段幸福婚姻的真相。
《婚姻生活》剧照
“我们确实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总的来说,我们相处得十分和谐。”电影开场,约翰和玛丽安这对中产阶级夫妇结婚十多年,有两个女儿,是众人的婚姻楷模,他们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但婚姻的解体几乎是一瞬间的,约翰不同意怀孕的玛丽安生下孩子,并坦白自己爱上了别人。在这过程中,两人撕扯过,身为精神学讲师的约翰甚至对妻子动了手。他们尝试挽救这段婚姻,但无论是理智的沟通还是虐恋般不放过对方,婚姻和爱情都像手里的沙子一样,无法控制地从指缝中流逝,他们痛惜、恐慌,但无能为力。
没错,又是一整套分居、分财产、争夺抚养权的离婚流程,两人终于分干净了。之所以说《婚姻生活》是比《婚姻故事》更坚定的对婚姻本身的控诉,是因为伯格曼的态度更鲜明。玛丽安这样分析她为何丧失了爱的能力:“你和我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环境里,一切都秩序井然,就像一个时钟一样,但缺乏氧气窒息了我们的生活。”很多年后,玛丽安的自我反省得到了印证,这对曾经在婚姻里恨不得杀死对方的夫妻早已各自有了新的家庭,却又无可救药地重新爱上了对方。这事儿很反讽,好像婚姻是他们相爱的唯一障碍。
《婚姻生活》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就像90年代好莱坞生产了很多像《诺丁山》《西雅图夜未眠》一样经典的商业爱情片一样,70年代,欧美探讨婚姻的经典电影也是扎堆儿出现的。
这与当时大的时代背景有关。上世纪70年代,欧美兴起了很多新的思潮。越战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社会情绪陷入低谷,产业结构的调整,此起彼伏的种族和女性主义运动,这一切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大多转嫁到了作为美国大多数的中产阶级身上。他们开始质疑曾经坚定的一切,也不是质疑,就像李安的电影《冰风暴》所呈现的那样,传统的中产阶级家庭观和道德观在瓦解,新的秩序和目标尚未建立,冲突、绝望、放逐和新的自我意识就在这社会转型的缝隙里出现了。
在这段时间里,《克莱默夫妇》也是和《婚姻生活》一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70年代末的一天,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克莱默夫人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陷于琐碎、无意义的家庭生活里,她是个高材生,是个有精神追求的个体,她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尝尝自由的滋味。于是,她和儿子告别,毫无预兆地离开了她那幸福的家庭。
《克莱默夫妇》剧照
妻子的内心戏克莱默先生完全没感知到,那段日子,他正像今天的后厂村社畜一样,整个人都陷进工作里,一边焦头烂额,一边拥有看得到的升职加薪的光明前景。
妻子的突然离开让他手足无措,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孩子的工作。一个连西多士都煎不好的男人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琐碎,第一次真正与儿子建立了亲密的父子关系。但这时,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克莱默夫人回来了,要与他争夺抚养权。好在,最后是个美国式的大团圆结局,这让电影收获了更高的票房。
爱,分离与自我
比《克莱默夫妇》早两年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的《安妮·霍尔》讲的也是个分手故事,也与情感关系中的自我价值及女性意识有关。
伍迪·艾伦自己饰演的喜剧演员艾维是个犹太人,这一身份让他十分困扰。这个神经质知识分子遇到了开朗的女孩安妮,安妮在艾维的影响和熏陶下变得喜欢读书,努力提高演唱技巧,渐渐接近自己成为歌手的梦想。
两人最终的分手在于艾维和安妮两人背景和阶层的差异,艾维喜欢安妮,同时也想把她改造得有点文化,而安妮是个靠身体和感觉行事的人。电影中的很多台词现在看起来有点过时了,但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是超前的。安妮反感艾维的性别歧视:“每次我稍微有点不对劲,你就说我来例假了。”艾维对他所处的时代悲观失望:“我不得不提醒你现在是1975年。你知道,优雅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消亡了。”
《安妮·霍尔》剧照。知识分子和女歌手最终无法融入彼此的生活
最终,安妮没能读懂艾维给她的那些书,艾维也没学会吸食可卡因,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化为,“爱情就像一条鲨鱼,它必须不停地往前游,否则就会死掉”。他们都累了,停下了脚步,爱情就地阵亡。《安妮·霍尔》讲的是爱情,但本质上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对于左派知识分子的精神分析。
讲述分离的电影总有个套路,包括以上提及的所有经典,包括前几年大火的《爱乐之城》,虐心的《蓝色情人节》,悲剧收场的《革命之路》……当我们谈论情感破裂时,总是用曾经的爱情的美好来反衬此刻离别的遗憾和心碎,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剧做法。
但有个人的电影是反套路的,或许也给以上所有电影提供了另一条解题思路,那就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爱情赏味期 5×2》。
电影分成五部分,倒着讲故事。离婚,性,成为父母,结婚,相识。电影没有为这段爱情念悼词,回忆过去的美好,而是试图从感情的每个阶段寻找他们注定要分开的蛛丝马迹。
《爱情赏味期5×2》剧照。离婚看似是遗憾,其实早已暗藏伏笔
在乏味的婚姻关系中,男人似乎出轨过。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他还谈起过自己在一次派对上的同性暧昧。看似玩笑和无意,女人却走了心。在孩子出生时男人还没做好准备,当时他选择了逃避,甚至没有陪伴妻子生产。这些小差错被淹没在得子的喜悦中,男人、女人都没在意。和这些生活琐碎相比,两人的婚礼更能体现当代爱与性的游离。当晚,两人深情地宣读了誓言,那一刻,两人都是真诚而确定的。但婚礼结束,新郎睡去后,女人和一个陌生男人寻欢作乐。
最后,电影来到两人相遇时。当年,女人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男人的。即便没有这一动作,人与人的相遇、相爱不过是随机的,这过程漏洞也太多。当爱情甜美和回忆逝去的爱情时,这些漏洞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哲学家导演欧容残忍地揭露了它。
有趣的是,当年,欧容把这部电影剪辑成两个版本,一部是倒叙,一部是正叙。国内引进版权的是《爱情赏味期 2×5》,那个正叙版本。我曾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一段爱情正着看,倒着看,外人的关注点截然不同。与其说爱情重在经历,不如说在于如何建构。如何呈现一段相爱与别离,每个导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生活里,我们也一样,那些建构和叙述在不断的重复中成为了爱情的样子,它最真实,也最虚幻。
觉得好的朋友,帮忙点下赞哦,感谢您的举手之劳!赞617
hello~欢迎访问月亮电影网
请收藏永久域名 www.13tv.top